Linux fsck.ext2命令
Linux fsck.ext2命令用於檢查檔系統並嘗試修復錯誤。
當ext2檔系統發生錯誤時,可用fsck.ext2指令嘗試加以修復。
語法
fsck.ext2 [-acdfFnprsStvVy][-b <分區第一個磁區地址>][-B <區塊大小>][-C <反敘述器>][-I <inode緩衝區塊數>][-l/L <損壞區塊檔>][-P <處理inode大小>][週邊設備代號]
參數:
- -a 自動修復檔系統,不詢問任何問題。
- -b<分區第一個磁區地址> 指定分區的第一個磁區的起始地址,也就是Super Block。
- -B<區塊大小> 設置該分區每個區塊的大小。
- -c 檢查指定的檔系統內,是否存在有損壞的區塊。
- -C<反敘述器> 指定反敘述器,fsck.ext2指令會把全部的執行過程,都交由其逆向敘述,便於排錯或監控程序執行的情形。
- -d 詳細顯示指令執行過程,便於排錯或分析程式執行的情形。
- -f 強制對該檔系統進行完整檢查,縱然該檔系統在慨略檢查下沒有問題。
- -F 檢查檔系統之前,先清理該保存設備塊區內的數據。
- -I<inode緩衝區塊數> 設置欲檢查的檔系統,其inode緩衝區的區塊數目。
- -l<損壞區塊檔> 把檔中所列出的區塊,視為損壞區塊並將其標示出來,避免應用程式使用該區塊。
- -L<損壞區塊檔> 此參數的效果和指定"-l"參數類似,但在參考損壞區塊檔標示損壞區塊之前,會先將原來標示成損壞區塊者統統清楚,即全部重新設置,而非僅是加入新的損壞區塊標示。
- -n 把欲檢查的檔系統設成只讀,並關閉互動模式,否決所有詢問的問題。
- -p 此參數的效果和指定"-a"參數相同。
- -P<處理inode大小> 設置fsck.ext2指令所能處理的inode大小為多少。
- -r 此參數將忽略不予處理,僅負責解決相容性的問題。
- -s 檢查檔系統時,交換每對位元組的內容。
- -S 此參數的效果和指定"-s"參數類似,但不論該檔系統是否已是標準位順序,一律交換每對位元組的內容。
- -t 顯示fsck.ext2指令的時序資訊。
- -v 詳細顯示指令執行過程。
- -V 顯示版本資訊。
- -y 關閉互動模式,且同意所有詢問的問題。